- 獵
-
(獵, 猎)
lièㄌ〡ㄝˋ〔《廣韻》良涉切, 入葉, 來。 〕亦作“ <<獦>> ”。1.打獵, 捕捉禽獸。《詩‧魏風‧伐檀》: “不狩不獵, 胡瞻爾庭有縣貆兮。”《漢書‧陳餘傳》: “ 餘 獨與麾下數百人之 河 上澤中漁獵。”宋 王讜 《唐語林‧文學》: “ 德宗 暮秋獵于苑中。”潘漠華 《冷泉岩》: “現在想借隨獵為名, 同他一道兒去。”2.指捕捉(禽獸)。漢 董仲舒 《春秋繁露‧深察名號》: “享鬼神者號, 一曰祭;獵禽獸者號, 一曰田。”沈從文 《從文自傳‧我上許多課仍不放下那一本大書》: “我又看過獵狐, 眼見着一對狡猾野獸在一株大樹根下轉, 到後這東西便成了我叔父的馬褂。”3.奪取。《文選‧揚雄〈羽獵賦〉》: “方將上獵三靈之流, 下決 醴泉 之滋。”李善 注: “ 賈逵 《國語》注曰: ‘獵, 取也。 ’” 清 唐甄 《潛書‧富民》: “彼為吏者, 星列於天下, 日夜獵人之財。”清 唐甄 《潛書‧富民》: “上獵其一, 下攘其十。”4.虐待;殘害。《國語‧吳語》: “今大夫 國子 興其眾庶, 以犯獵 吳國 之師徒。”王引之 《經義述聞‧國語下》: “ 韋 注曰: 獵, 震也。 家大人曰: 震與獵義不相近, 諸書亦無訓獵為震者, 震當為虐。”《爾雅‧釋言》: “獵, 虐也。”郭璞 注: “凌獵, 暴虐。”郝懿行 義疏: “獵訓為虐, 與《釋詁》‘獮, 殺也’義同。”明 何景明 《內篇》之十八: “獵其民甚于鳥獸, 折其民甚于草木, 又安有禮乎!”5.經過;掠過。《文選‧宋玉〈風賦〉》: “獵蕙草, 離秦衡。”李善 注: “獵, 歷也。”唐 劉禹錫 《觀柘枝舞》詩之一: “神飆獵紅蕖, 龍燭映金枝。”宋 楊億 《梨》詩: “ 楚 客狂酲朝已解, 水風猶自獵汀蘋。”6.攬, 持。 參見“ <<獵纓>> ”。7.進攻;進擊。《史記‧封禪書》: “其後十六年, 秦文公 東獵 汧渭 之閒, 卜居之而吉。”《新唐書‧楊恭仁傳》: “ 突厥 頡利 率眾數萬獵其境, 恭仁 應機設拒。”清 魏源 《聖武記》卷六: “乃于二十一年遣都統 彭春 等以兵獵 黑龍江 。”陳毅 《萊蕪大捷》詩: “ 淄博 萊蕪 戰血紅, 我軍又獵 泰山 東。”8.涉獵。唐 羅隱 《酬寄右司李員外》詩: “閒摛麗藻嫌《秋興》, 靜獵遺編笑《過秦》。”宋 王禹偁 《李兵部濤》詩: “賢人何代無, 舊史聊可獵。”鄭觀應 《〈盛世危言〉自序》: “ 應 雖不敏, 幼獵書史, 長業貿遷, 憤彼族之要求, 惜中朝之失策。”9.追求;搜求。漢 揚雄 《法言‧學行》: “耕道而得道, 獵德而得德。”宋 吳曾 《能改齋漫錄‧記詩》: “ 德操 詩云: ‘……先生朽骨如可起, 誰為獵之奉天子。 ’”10.《周禮》“六龜”之一。 南龜的別稱。 赤色, 後甲較長。《周禮‧春官‧龜人》: “龜人掌六龜之屬, 各有名物, 天龜曰靈屬……南龜曰獵屬, 北龜曰若屬。”鄭玄 注: “南龜赤, 北龜黑……東龜南龜長前後, 在陽象經也。”《爾雅‧釋魚》: “龜俯者靈, 仰者謝, 前弇諸果, 後弇諸獵。”郭璞 注: “獵, 甲後長。”郝懿行 義疏: “獵之言捷也。 捷謂接續義……此龜後甲長。 若後有接續也。”宋 王安石 《同王浚賢良賦龜》詩: “卜人官廢亦已久, 果獵誰復知殊稱?”11.象聲詞。《文選‧王褒〈洞簫賦〉》: “或渾沌而潺湲兮, 獵若枚折。”劉良 注: “獵, 木折聲。”參見“ <<獵獵>> ”。12.通“ <<躐>> ”。 踐踏。《荀子‧議兵》: “不殺老弱, 不獵禾稼。”楊倞 注: “獵與躐同, 踐也。”參見“ <<獵跋>> ”。13.鬃毛, 亦指髭鬚。《呂氏春秋‧辯土》: “夫四序參發, 大甽小畝, 為青魚胠, 苗若直獵, 地竊之也。”陳奇猷 校釋引 夏緯瑛 曰: “‘獵’當為‘毛鬣’之‘鬣’。 ‘苗若直獵’, 言其所生長之稼苗不良, 有若直立的毛鬣。”
Ханьюй Да Цыдянь. 1975—1993.